2021学年第一学期初中三年级期中水平测试
物理试题
(完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考生注意:
1.答卷时,务必在答卷纸规定的地方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题上答卷一律无效。
1、选择题(共20分)
1.下列物理量中,是物质本身一种特质的是
A.水平 B.压强 C.密度 D.浮力
2.第一测出大方压强值的科学家是
A.牛顿 B.伽利略 C.帕斯卡 D.托里拆利
3.学习电压时,一般大家可以通过用“水压”来加以理解,这种科学办法是
A.控制变量法 B.类比法 C.比较法 D.等效替代法
4.在图1所示的装置及器材中,是连通器应用的是
|
5.下列实例中,是减小压强的是
A.图钉钉帽宽大 B.锥尖尖锐 C.刀刃锋利 D.缝衣针尖细
6.在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键闭合后,不会导致元件损毁的是
7.如图3所示,将同一密度计分别放入密度为ρ甲、ρ乙的两种液体中,遭到的浮力分别为
F浮甲、F浮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ρ甲>ρ乙 , F浮甲< F浮乙
B. ρ甲<ρ乙 , F浮甲< F浮乙
C. ρ甲>ρ乙 , F浮甲> F浮乙
D. ρ甲<ρ乙 , F浮甲= F浮乙
8.如图4所示,A、B、C三个底面积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有水平相同的盐水、清水和酒精,三个容器中液面相平,液体体积VA<VB<VC,容器底部遭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A、pB、pC,
则
A.pA>pB>pC
B.pA<pB<pC
C.pA=pB=pC
D.没办法确定
9.如图5所示,放在高度差为h的A、B平面上的物体甲、乙高度相等,甲对A平面的压强大于乙对B平面的压强。若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线MN切去部分,则剩余部分对A、B平面的压强p甲′、p乙′的关系是
A.p甲′肯定小于p乙′
B.p甲′肯定大于p乙′
C.p甲′可能大于p乙′
D.p甲′可能等于p乙′
10.如图6所示,将苹果和梨放入水中后,苹果漂浮,梨沉底,若苹果和梨的水平、体积及遭到的浮力分别为m1、m2、V1、 V2和F1、F2,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若m1>m2,则F1肯定小于F2
B. 若m1=m2,则F1肯定大于F2
C. 若V1=V2,则F1肯定大于F2
D. 若V1>V2,则F1肯定大于F2
2、填空题(共28分)
11.教室里电扇两端电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伏,电扇与控制它的电键之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串联”或“并联”)连接的。若1分钟内通过电扇的电荷量为24库,则通过电扇的电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培。
12.冰的密度为0.9×103千克/米3,单位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有1.8千克的冰熔化成水,则水的水平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克,体积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压强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底面积为0.2米2的正方体重800牛,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产生的压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帕,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它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14.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证明了大方压强是非常大的,测量大方压强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楼顶层大方压比地面大方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
填“高”或
“低”)。
15.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在空气中测得的示数为20牛,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测得的示数为10.2牛,则金属块遭到的浮力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牛,金属块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米3。
若金属块上表面遭到的重压为2.2牛,则金属块下表面的重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牛。
16.如图7所示,两个底面积不一样的轻质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A、B两种液体,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两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关系为ρ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ρB;两容器中液体的水平关系为mA__________ mB。若将两个相同的金属球分别浸没在A、B液体中后(无液体溢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为pA__________pB。
[来源:学">18. 将实心正方体甲、乙放在海绵上,凹陷程度如图9所示,它们的水平分别为m甲、m乙,密度为ρ甲、ρ乙,则关于m甲、m乙和ρ甲、ρ乙的关系,可能存在的状况有:
①m甲>m乙,ρ甲<ρ乙;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再写出可能存在的两种状况)。
19.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什么原因有关,某小组同学在塑料瓶上打了一些小孔,瓶口上插一根连有漏斗的细长橡皮导管,灌满酒精后,慢慢把漏斗抬高,实验现象如图10 a、b所示。然后换用浓盐水又把漏斗抬高到相同高度,实验现象如图10c所示。(ρ盐水>ρ酒精)
(1)比较图10(a)、(b)两图中液体从塑料瓶小孔流出的状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图10(b)、(c)两图中液体从塑料瓶小孔流出的状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图题(共8分)
20.重为4牛的物体A静止在水平面上。在图11中用力的图示法画出物体A对地面的重压。
21.请依据液体内部压强的特征画出图12中水从A、C两个小孔中喷射的轨迹示意图。
22.在图13中的○里填上适合的电表符号,使之成为正确的电路图。
4、计算题(共24分)
23.体积为5×10-4米3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上,露出水面的部分占全部体积的五分之三,求:
木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
木块遭到的浮力F浮。
24.一只瓶子装满水时,水的水平为0.5千克,装满另一种液体时,液体的水平为0.3千克。求: 水的体积V水。
液体的密度ρ液。
如图14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A和B,物
体A、B的边长分别为0.1米和0.2米。物体A的密度为4×103千克/米3,物体B的水平为10千克。求:
物体A的水平mA。
物体B对水平地面的重压FB。
在维持物体A、B原有放置方法不变的状况下,现将物体A、B各自沿水平方向在上部切去水平为△m的一部分,使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求切去的水平△m。
[来源:学科网ZXXK]
26.如图15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甲、乙两薄壁轻质柱形容器,高均为0.4米。甲和
乙底面积分别为0.04米2和0.03米2。甲和乙容器内液体深度分别为0.2米和0.3米,甲液体的水平为10千克,乙容器内盛的是水。求:
甲容器的液体密度;
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
(3)把一个底面积为0.02米2,高0.3米圆柱体丙(已知r水>r丙)先后放入甲容器的液体中和乙容器的水中,若能使甲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与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相等,则丙物体的水平为多少千克?
5、实验题(共20分)
27.如图16所示实验装置的名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时可以通过察看U形管两侧液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如图17所示的电压表的读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伏。
__________
28.图18所示是“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实验的示意图。通过(A)与(C)两图可以得知物体所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小;通过(B)与(C)两图可以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小。该实验若用漂浮在液面的物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可以”)验证上述原理。
29.在学习了密度的常识将来,小明和小辉两位同学各自设计了实验的策略测定盐水的密度:
| 小明同学设计的策略 | 小辉同学设计的策略 |
1 | 用电子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水平m1 | 用电子天平称出空烧杯水平m1 |
2 | 将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示数V | 用电子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水平m2 |
3 | 再用电子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水平m2 | 将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示数V |
4 | 盐水的密度ρ=(m1- m2)/V | 盐水密度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 |
(1)小辉同学测出的盐水密度表达式是: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实验中测出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2)请判断:小明的策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辉的策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正确”或“错误”)。
(3)在这两个策略测出的盐水的密度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的策略测出的结果更接近盐水的真实值。
30.在“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实验中,如图19用给定器材连接电路时,电键应该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断开”或“闭合”),用电流表不可以超越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流表表盘如图19(a)所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在图19(b)中以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电路,需要:电压表测L2两端的电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为了研究在已装有物体的容器中加入水后,容器对桌面压强的增加量Dp桌、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Dp水与什么原因有关,某同学先在足够高的薄壁圆柱型容器底放入一个铝质实心圆柱体后再倒入肯定体积的水,如图20所
示。并分别测出了每次Dp桌、Dp液,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实验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倒入水的体积V/m3 | 0 | 0.002 | 0.004 | 0.006 | 0.008 | 0.010 | 0.012 | 0.014 | 0.016 |
Dp桌/Pa | 0 | 2000 | 4000 | 6000 | 8000 | 10000 | 12000 | 14000 | 16000 |
Dp水/Pa | 0 | 4000 | 8000 | 12000 | 16000 | 1 | 21000 | 23000 | 25000 |
(1)剖析比较表第二行和第三行数据可得出:在同一圆柱形容器中加入水后,Dp桌与倒入水的体积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剖析比较表第二行和第四行,倒入水的体积V与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Dp水,可得出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圆柱体刚好被倒入的水浸没时,倒入水的体积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A、B);
A. 0.008米3 ≤V≤0.010米3 B. 0.010米3 ≤V≤0.014米3
(4)综合剖析表中数据及有关的常识,可知圆柱型容器的底面积是圆柱体底面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倍。
2018学年第一学期初中三年级物理期中水平测试
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 号 | 答案及评分标准 | |
1、20分 (每题2分) | 1.C 2.D 3.B 7.D 8.A 9.B 10.B。 | |
2、28分 (25、26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
| 11. (1) 220; (2)串联; (3)0.4。 12.(4)千克每立方米 ;(5)1.8; (6) 变小 13.(7)重压用途成效(重压形变成效); (8)4000; (9)每平米的面积上遭到的重压为4000牛; (10)不变。 14.(11) 马德堡半球;(12) 充气压力计(水银充气压力计或福廷充气压力计); (13)低。 15.(14)9.8;(15)0.001;(16)12。 16.(17)大于;(18)小于;(19)大于。 17.(20)5.88;(21)竖直向上;(22)不变。 18.(23)m甲>m乙 ρ甲>ρ乙;(24)m甲>m乙 ρ甲 19.(25)同种液体,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26)液体内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 |
三.8分 (21题 | 20.大小、方向和用途点各1分; 21.喷射轨迹画对一个得1分,共2分 22.两个电表填入均正确3分 | |
四.[来源:Z|xx|k.Com] (24分)[来源:学科网ZXXK] | 23. (4分) |
F浮=ρ水V排g 1分 =1.0×103千克/米3×2×10-4米3×9.8牛/千克 1分 =1.96牛 1分
|
24 | (1)V水=m水/ρ水 1分 =0.5千克/1.0×103千克/米3 =5×10-4米3 1分 V液=V瓶= V水 1分 ρ液=m液/ =m液/V水=0.3千克/5×10-4米3=0.6×103千克/米3 2分 | |
25. (7分) | mA=ρAVA =4×103千克/米3×0.001米3 =4千克 1分 FB=GB=mBg 1分 =10千克×9.8牛/千克 =98牛 1分 p’A=p’B F’A/SA=F’B/SB g/SA=g/SB (4千克-Δm)/0.01米2=(10千克-Δm)/0.04米2 1分 Δm=2千克 1分
| |
26 (8分)
| ρ甲=m甲/V甲 1分 =10千克/ =1.25×103千克/米3 1分 p =ρ水gh水 1分 =1×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3米=2940帕 1分 由于r水>r丙,丙在水中是漂浮,甲没液体溢出,只有当乙有水溢出时,才可能有⊿p甲=⊿p水 1分 所以 m丙g/S甲=ρ水g(H-h水) 1分 m丙=ρ水(H-h水)S甲 =1×103千克/米3(0.4米-0.3米)× 0.04米2 1分 =4千克 1分
| |
说明:在计算中,有关单位错写、漏写,总扣 1 分。 | ||
五.(20分) (31大题17空2分,其余每空1分)
| 27.(1)U形管压强计;(2)高度差 ;(3) 2.2。 28.(4)阿基米德;(5)浮力; (6)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7)能。 29.(8)(m2—m1)/V;(9)正确;(10)正确;(11)小明 30.(12)断开; (13)量程; (14)0.48。 (15)略 31.(16)成正比; (17)同一圆柱形容器倒入水的体积越大,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Dp水越大; (2分) (18)A ; (19)2 |